首页> 中文期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从《中庸》“鬼神”章注释看江户日本朱子学的展开与变化

从《中庸》“鬼神”章注释看江户日本朱子学的展开与变化

         

摘要

江户前期,朱子学者山崎暗斋及其门流继承了朱熹《中庸章句》第16章"鬼神"章的注释立场,强调"鬼神实有",而"诚"即是对此"实有"的肯定。其同期伊藤仁斋发起的"古学"运动,却使得朱子学以《四书》为中心的儒家经典体系崩坏,表现在《中庸》上,即是认为对"鬼神"取"敬而远之"态度的孔子不应如此正面论述"鬼神",从而判定"鬼神"章为后人伪作并且窜入了《中庸》原文,而且该章与上下章之间无法衔接,由此否定了《中庸》文本的整全性和连续性。这一观点激起巨大波澜,使得其后众多注释家亦认为"鬼神"章"非明鬼神也",其意图无非是强调人应像并无"勉强伪饰"的"鬼神"一样诚实正直。他们虽然捍卫了《中庸》原文的整全性和连续性,但这一仅限于人事领域的解读,却与借助祭祀活动而致力沟通人事与天道的朱熹保持了很大的距离。由此可见,以仁斋学的出现为标志,朱子学在江户日本的发展偏离了朱子学原有的义理方向,进而在江户中后期形成了各派思想融汇折衷的潮流。由此可以断言,在整个江户日本,朱子学其实并未真正获得过定于一尊的地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