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眼科学报》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特点及眼部表现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特点及眼部表现

         

摘要

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全身表现及眼部临床表现,提高眼科医生对大动脉炎的诊治能力。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8年3月至2022年5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后、经眼科会诊或治疗的大动脉炎患者14例,总结患者的全身表现、眼部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14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13例,年龄(35.57±9.77)岁。其中,Ⅰ型头臂动脉型7例(50%),Ⅱ型胸腹主动脉型2例(14.3%),Ⅲ型肺动脉型0例,Ⅳ型广泛型5例(35.7%)。85.7%病例累及头臂动脉干。患者全身表现多样,最常见的是上肢低血压相关表现,4例发生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28.6%)。5例(35.6%)患者以眼部症状为首发表现,3眼曾误诊为“白内障”(21.4%)。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无光感~1.0,其中,21眼最佳矫正视力为1.0(占75%),4眼最佳矫正视力<0.1(占14.3%)。眼部检查正常者4眼(14.3%),其余24眼(85.7%)均存在眼部异常。晶体异常、结膜巩膜血管扩张充血及瞳孔散大是最常见的眼前节表现。眼底表现以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为主(20眼,71.4%),高血压视网膜病变4眼(14.3%)。与Ⅱ型患者比较,Ⅰ型患者更容易发生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缺血导致的异常动静脉交通及视盘旁花冠状血管是最典型的眼底表现,严重者导致新生血管形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脱离。所有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眼部行视网膜光凝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nti-VEGF)药物治疗后,3眼视网膜病变仍有进展,其余患者病情稳定。结论: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临床相对比较少见的慢性血管炎性阻塞性病变,年轻女性多发。本组病例以累及头臂动脉干为主,眼部受累概率高,缺血性眼前节表现是较容易被识别的体征,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是最典型的眼底表现,并可能引发严重的眼部并发症。眼科医生应提高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认识和诊断能力,并重视对大动脉炎患者的详细眼部检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