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浙北典型稻作区近30年表层土壤碳氮含量变化

浙北典型稻作区近30年表层土壤碳氮含量变化

         

摘要

农业土壤碳库作为表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水稻土作为农业土壤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固碳能力研究对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嘉善县20世纪80年代、2002年、2008年3次土壤调查数据,对嘉善县表层土壤中有机碳、氮含量及分布进行了分析,有机碳平均值在80年代到2002年呈下降趋势,2002-2008年微弱上升.全氮的平均值在80年代到2002年亦呈下降趋势,2002-2008年呈较快上升.以高密度网格化(1·点,4 km2)实测数据,计算得到2008年表层土壤有机碳、氮平均密度为44.36 t·hm-2和5.3 t·hm-2,平均容量为22.182 kg·m-3和2.67 kg·m-3,总储量分别为1.122×109 kg和0.135×109 kg,依据2002年、2008年两次可对比的实测数据,采用GIS和地统计学工具,进行了含量的空间分析,以1点/4 km2精度,计算了2002-2008年县域内农用地表层土壤的有机碳、氮的变化.2002-2008年每年平均储碳速率为30.8 kg·hm-20,储氮速率为156 kg·hm-2.2002-2008年碳氮比平均值下降了2.3,依据土壤粒级数据和Hassink的碳保持容量公式,计算出嘉善县土壤平均同定容量为2.478%,初步估算,全县耕地表层土壤还具有42.43万t的固碳潜力,影响表土有机碳储汇的自然因素主要为土壤含水量和质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