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三峡水库消落带典型主动与被动修复策略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三峡水库消落带典型主动与被动修复策略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摘要

人工造林的主动修复与退耕还林还草的被动修复是退化生态系统典型的生态修复策略。以三峡水库运行后形成的消落带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态修复策略对消落带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对生态脆弱带的水土保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桑树+水杉复合林(主动修复)、自然草地(被动修复)、农田(对照)为研究样地,探究了两种不同生态修复策略下三峡水库消落带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被动修复自然草地土壤饱和导水率[(0.46±0.15)mm/min]显著高于桑树+水杉复合林[(0.091±0.03)mm/min]、玉米地[(0.090±0.04)mm/min]和水田[(0.0091±0.01)mm/min]。相关分析显示,土壤饱和导水率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及田间持水量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P<0.05)。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土壤田间持水量是影响消落带土壤饱和导水率的主导因子。相较主动修复策略,被动修复策略更能够保持水土,减少土壤侵蚀。被动生态修复主要是通过提升土壤田间持水量,从而增强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消落带不同修复策略的土壤水文过程,为三峡水库消落带选择合适的生态修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著录项

  • 来源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1年第1期|P.1-7|共7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库水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重庆400714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水库水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重庆400714;

    中国科学院水库水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重庆400714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水库水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重庆400714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水库水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重庆400714;

    中国科学院水库水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重庆400714;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土壤水分;
  • 关键词

    饱和导水率; 主动修复; 被动修复; 消落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