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数字中医药(英文)》 >新型嘧啶-苯并咪唑杂合物的抗细菌和抗真菌特性及其对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和刺突糖蛋白的潜在抑制作用

新型嘧啶-苯并咪唑杂合物的抗细菌和抗真菌特性及其对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和刺突糖蛋白的潜在抑制作用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合成和表征嘧啶连接的苯并咪唑杂环化合物,确定其体外抗微生物和抗真菌活性,并测定其抑制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和刺突糖蛋白的能力。方法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通过评估苯并咪唑杂环合成化合物与酶的变构位点的结合方式,研究其抑制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和刺突糖蛋白的能力。通过光谱分析验证了微波辅助合成的嘧啶连接苯并咪唑衍生物的结构。通过肉汤稀释法测定其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结果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这些衍生物的敏感性高于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在最低抑菌浓度250μg/mL下对这些衍生物敏感。相比目前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疗法进行研究的奈非那韦、洛匹那韦、伊维菌素、瑞德西韦和法匹拉韦,这些新型衍生物具有更好的结合亲和力(kcal/mol),目前正在研究这些药物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化合物2c、2e和2g与主蛋白酶的活性空腔形成四个氢键。许多衍生物对新冠病毒刺突糖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BD)具有良好的结合亲和力,最多可形成四个氢键。结论我们合成了一些新型的嘧啶连接苯并咪唑衍生物,它们是强效的抗微生物制剂,具有抑制新冠病毒刺突糖蛋白的能力。了解主要蛋白酶和刺突糖蛋白的药效团特征为开发更强效的药物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们计划使用体内和体外模型优化这些衍生物的性质,使它们成为更有效的抗细菌和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选择。

著录项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