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全科医学》 >市级医院开展腹膜透析的“非医疗瓶颈因素”探讨

市级医院开展腹膜透析的“非医疗瓶颈因素”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在市级医院开展腹透的"非医疗瓶颈因素"。方法分析1996年7月-2011年12月间肾内科160例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腹透中心规模、腹透液计费方式、医患对腹透的认识等因素对开展腹透的影响;比较该科累计患者人数小于50名前及大于50名后CAPD:掉队率(DOR)、PD治疗时间(TOT)、1年技术生存率等的差异。结果考虑到"价效比"及"生活质量",分别仅45.6%与51.8%的医生推荐患者行腹透。腹透液按"药品"计费前66.8%的医生建议患者行血透,高于腹透液按"药品"计费后(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计CAPD人数小于50名前,患者的DOR(25.2%vs 19.3%)、死亡(32.1%vs 17.7%)、漂管(5.7%vs 2.7%)、腹透漏液(3.3%vs 1.3%)、隧道感染(9.4%vs 5.4%)、腹膜炎(1∶16.3病人月vs 1∶23.9病人月)的发生率均高于累计CAPD人数大于50名后,患者的TOT[(20.4±6.3)月vs(36.3±9.6)月]、1年技术生存率(81%vs 95%)、1年导管完好率(82%vs 93%)分别低于累计CAPD患者人数大于50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患对腹透的认识误区、腹透液计费方式、腹透中心规模的大小制约了该中心腹透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