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从革命到改革:政治话语流变中的 “乡贤之治”及其行动伦理--基于“有效性-合法性”分析框架的阐释

从革命到改革:政治话语流变中的 “乡贤之治”及其行动伦理--基于“有效性-合法性”分析框架的阐释

         

摘要

1929年,梁漱溟作了一个关于“铁钩”与“豆腐”的比喻,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国民政府强力嵌入乡村而陷入治理“内卷化”的困境,为我们探究“一统体制之下乡村社会何以有效治理”问题,提供了诸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基于此,本文在“有效性-合法性”的分析框架下,建构了“乡贤(绅)之治”的四种理想型分类图式,即乡贤之治的善治化(高合法性-高有效性)、乡贤之治的形式化(高合法性-低有效性)、乡贤之治的失序化(低合法性-低有效性)、乡贤之治的灰黑化(低合法性-高有效性)。据此分类图式,在政治话语从“革命”向“改革”的历史流变中,深入考察“乡贤之治”的行动伦理及其演化,可以获得一种关于乡村治理的规律性认识:乡村社会有效治理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存在名义上的“乡贤”,而在于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之间是否形成有效的利益沟通和平衡机制。这也意味着,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再造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中间层”,特别是要注重乡缘力量的现代转化,积极培育“新乡贤”等社会力量,从而发挥其独特而重要的资源链接和沟通协调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