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理论月刊》 >“逝者其亡”与“逝者如斯”——对“逝者如斯夫”本义的再研究

“逝者其亡”与“逝者如斯”——对“逝者如斯夫”本义的再研究

         

摘要

对于《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阐释,目前形成了"德性说""伤逝说""道体说"三种说法。"德性说"由现代学者结合周汉儒者"论水"的材料而提出,被学界广泛接受。但这些材料和孔子"逝者"之叹并不存在直接、必然的联系,如《孟子》《法言》中的论述虽然涉及"不舍昼夜"一语,但它们讨论的是根基与仕进的话题,与孔子原话无涉,"德性说"成立本身存在着问题。解读孔子这句话,要以先秦时期的语言为切入点,《诗经·秦风·车邻》一诗中出现"逝者其耋""逝者其亡"类语句,"逝者"被用来表示将来的时间概念,孔子原话中的"逝者"亦应作此解,他面对流水时内心产生的是一种对未来时间的紧迫感,在深层上含有政治抱负、仕隐抉择诸问题。而此类问题又恰是本句之前数章共同的主题,这便在《论语》本书中构成了一个内证。"逝者"一词被用于表示将来时间的范畴,这在语法和语义上有其自身的合理性:"逝"一词所描述的空间运动,和先秦表将来概念的"自今以×(往/来)"说法中所反映的时间运动,两者都涵盖了位移运动未至终点前的各阶段,基于这种契合性,可知《车邻》中"逝者"一词对照着"今者"来表示将来时间,这在构词表义上是合理的。另外,先秦人已有意识地用一些永恒运动的事物来表现时间不停息的特性,这些事物包括日月,也包括流水,而"逝"则是一个很适合与它们搭配的动词,因此,孔子面对流水会联想到时间并引用"逝者"一词来表达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