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艾滋病性病》 >凉山州彝族与其他民族社区人群艾滋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凉山州彝族与其他民族社区人群艾滋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凉山州2011-2016年彝族与其他民族社区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德昌、宁南、布拖3个县作为社区人群艾滋病监测哨点。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和行为学特征,并对研究对象进行HIV抗体的血清学检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彝族和其他民族人群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结果在2011-2016年凉山州3个哨点县,共监测社区哨点人群共14 198人,其中彝族共4 149人(29.22%),检出HIV抗体阳性197例,阳性检出率为4.75%;汉族及其他民族共10 049例(70.78%),检出HIV阳性30例,阳性检出率为0.30%。在彝族人群中,有吸毒史[比值比(OR)=6.69,95%可信区间(CI):4.23,10.56],高危临时性行为(OR=1.72,95%CI:1.03,2.87)和寡居(OR=2.03,95%CI:1.10,3.75)的个体,感染HIV的风险均较高。而女性与男性相比(OR=0.62,95%CI:0.45,0.85),小学(OR=0.52,95%CI:0.36,0.74)、初中(OR=0.48,95%CI:0.25,0.94)、高中及以上(OR=0.27,95%CI:0.08,0.85)与文盲相比,感染HIV的风险均较低。在汉族人群中,有吸毒史能增加HIV感染的风险(OR=26.11,95%CI:5.70,119.72)。结论凉山州彝族比汉族及其他民族有更高的HIV感染风险,彝族的性观念和习俗及较低的教育程度,成为导致凉山州HIV传播和流行的重要社会文化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