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中药杂志》 >基于肠道菌群-宿主代谢相关性的大枣降低十枣汤有毒药味肠道损伤作用研究

基于肠道菌群-宿主代谢相关性的大枣降低十枣汤有毒药味肠道损伤作用研究

         

摘要

十枣汤中有毒药味甘遂、大戟、芫花对肠道有明显毒性,组方时虽采用大枣降低上述有毒药味的毒性,但其机制尚欠清晰。为探索大枣对十枣汤组方有毒药味肠道毒性的减毒作用机制,选择正常SD大鼠40只,分为空白组,十枣汤高、低剂量组,十枣汤有毒药味高、低剂量组共5组,分别灌胃给予加枣汤和不加枣汤的方药,采用体质量变化、脾脏指数表征体质状态;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小肠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评价肠道损伤;收集新鲜粪便采用16S核糖体RNA基因(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量分析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快速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FLC-Q-TOF-MS)技术测定粪便代谢物,并用Spearman关联网络分析差异性菌属和差异代谢产物。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十枣汤有毒药味高、低2个剂量组大鼠小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GSH含量和SOD活力显著降低,各肠段肠绒毛显著缩短(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菌群结构改变;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十枣汤有毒药味各剂量组相比,十枣汤高、低剂量组大鼠小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GSH含量和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肠绒毛长度回调;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有所增加,肠道菌群失调的状态改善;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回调(P<0.05)。结合大枣配伍后肠道菌群和粪便代谢产物变化,筛选出乳杆菌属、丁酸单胞菌属、Clostridia_UCG-014菌属、普雷沃菌属、大肠杆菌-志贺菌属和另枝杆菌属6种差异菌属,乙酸、丙酸、丁酸、戊酸4种短链脂肪酸和尿石素A、石胆酸、肌酸酐等18种差异代谢物。关联分析发现,有益菌属乳酸杆菌等与粪便代谢产物丁酸和尿石素A等显著正相关(P<0.05);致病菌属大肠杆菌-志贺菌等与粪便代谢产物丙酸和尿石素A等显著负相关(P<0.05)。结果表明,十枣汤组方有毒药味对正常大鼠有明显的肠道损伤,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大枣配伍后可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并通过肠道菌群和其影响的相关代谢物调节,产生有益于保护肠道的作用,减轻十枣汤有毒药味所致的肠道损伤。该研究从肠道菌群-宿主代谢相关性角度探讨了大枣配伍十枣汤有毒药味减轻肠道损伤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可为十枣汤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