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文化论坛》 >从皮草到漆器——“草”字古今含义考

从皮草到漆器——“草”字古今含义考

         

摘要

"皮草"一词中的"草"为何意《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做了"草席"或"毛"等多种相去甚远的解释,学界也因此存有争议;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出土的秦汉漆器有"成草"、成市草、"市草"等带"草"字的款识,这些"草"字被解释为制造的"造"。通过对早期"草"和相关字的使用情况的考察可以看到,"皮草"这个早已存在的文言词,其中的"草"和"成草"中的"草"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关联,那就是二者背后的皮革、漆器这两种古老的加工工艺都涉及着色。"皮草"中的"草"因此不仅具有制造的含义,更有皮毛制作工艺重要流程——着色之义。带毛兽皮经过"革"这种去毛工艺得到的兽皮产品被称作"皮革",经"草"这种染色工艺形成的产品则为"皮草"。同样,秦汉漆器款识中的"草"字也具有这样的含义——设色加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