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机器意识何以可能: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方案

机器意识何以可能: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方案

         

摘要

解决人工智能实现意识可能性问题的主流进路是功能主义。然而功能主义存在两大缺陷,其一是功能主义并不能彻底排除“泛心论”等非物理主义学说的影响,其二是功能主义忽视了社会和历史因素在意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而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论视角,可以提炼出一种既能坚守物理主义立场,同时又兼顾社会和历史因素的解决方案。基于探究身心因果联系的主线,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解决方案在反对机械还原论、侧重因果联系、多重可实现性三个方面和功能主义的解决方案是一致的,而其唯物主义立场则可以排除“泛心论”的影响。在个体的身心系统内部的因果角度之外,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解决方案还特别重视身心系统与外部环境,以及与社会和历史文化之间的因果互相作用。探究这些观点,既可以为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切入机器意识研究带来新的启示,同时也为机器意识可能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辩护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