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创作评谭》 >在虚无中破碎与褫夺——19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颓废色彩之主题意象分析

在虚无中破碎与褫夺——19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颓废色彩之主题意象分析

         

摘要

<正> 现代性本身包含的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悖论关系导致了虚无主义的产生。卡林内斯库将各种虚无主义归入于颓废概念的讨论。在颓废意识的中心,虚无首先意味着传统价值的破碎;其次,在传统的废墟上并没有出现新的替代物,或者可以借用黑格尔的这一表述:丰碑在坍塌之前就已经是一片废墟了。西方的虚无主义有其深厚的宗教背景("上帝死了"预示着一个存在深渊的被开启);而在中国,虚无主义更多地指向现实生活的此岸,并与知识分子的传统经世理想结合在一起。李泽厚先生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分析中相当精辟地指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