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创作与评论》 >祁剧《目连救母》的多维解析

祁剧《目连救母》的多维解析

摘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上的部署,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艺术司、北京市文化局承办,中国评剧院协办的“全国地方戏优秀中青年演员汇报演出”于2015年12月17日至2016年1月19日在北京举行。此次汇演共有来自全国19个省区市的20名优秀中青年演员领衔主演的20台优秀剧目参加,涵盖越剧、扬剧、豫剧、川剧、祁剧、秦腔、汉剧、评剧、吉剧、黄梅戏、龙江剧等18个剧种。汇演期间,湖南省祁剧保护传承中心推出的祁剧《目连救母》令人大开眼界。绝活儿也好,剧情也罢,甚至那种原生的民间性和接续古代戏曲的哑剧表演都是其区别于一般地方戏的特色所在。笔者以为作为舞台艺术,《目连救母》的第一标准是表演;同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承项目,《目连救母》的第二标准应是历史传承的意义;第三,作为需要面向市场、走向大众的艺术形式,《目连救母》的第三个标准则必然是观众的认知。这三个标准也是三重维度的权衡,让我们看到一出好戏的价值意义,比如它承载多,让人心生敬畏;它亮点多,超乎观者想象。

著录项

  • 来源
    《创作与评论》 |2016年第4期|112-115|共4页
  • 作者

    景俊美;

  • 作者单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