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相思闲愁:一种精致的愁绪 ——李清照《一剪梅》诗歌主旨思想在教学中的合适处理

相思闲愁:一种精致的愁绪 ——李清照《一剪梅》诗歌主旨思想在教学中的合适处理

         

摘要

人教版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将李清照诗歌《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编排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单元的赏析指导意见是:"不能以表面的意思理解字词,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浅入深去揣测作者的本意,同时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1]《一剪梅》诗歌很短,理解难度不大,编者把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直接定义为"独居的少妇"[2],诗歌情感主旨的把握学生也很容易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获得."愁"是诗眼,也是情感的核心.这样一来,教学处理时,学生看到"愁""独居""少妇",几乎没有什么难度就得出结论是:这是一首描写幽居少妇的孤独寂寞的诗.这样问题就来了,这么浅显易懂的诗歌它的鉴赏价值是什么?我们在处理诗歌教学的时候往往也就围绕"忧愁"展开评析,所有的诗境都被贴上"孤独""凄凉",这很容易流于表面字词的理解,让诗歌解读在浅层的意义上滑行.因为所有的"愁"都可以有这样的含义.但是每一种愁都有它的具体的、特殊的指向性,愁的轻重浓淡显然是有区分度的.因此,在解读本篇诗歌的情感主旨的时候,更应该抓住愁的差异性、特殊性,扣紧的是表现"愁"的特质"闲"字.那么什么又是"闲愁"呢?学生按照一般经验认识去解释"空虚的、寂寞的少妇的愁",甚至我们有些文章也这样认为是"空虚的无聊的少妇的愁",这便会引发很大的疑惑:这样的愁,显然跟以往诗歌里"思念的愁苦"相比,不仅显得分量有些轻飘飘,甚至会对诗人的形象意义造成贬低和误解.因此,教学中"闲愁"二字准确把握,是理解诗歌的思想主旨和感受到它审美价值的关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