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语文月刊》 >“裳”要翻译成“下衣”吗?

“裳”要翻译成“下衣”吗?

         

摘要

<正>在《三峡》的教学中,一些老师在强调重点实词时,常有把"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裳"翻译成"下衣"的情况。窃以为,这样翻译欠妥。"裳"的本义虽然是"下衣",但在这里却不能这么解释,而应该用其引申义"衣服"。因为翻译成"下衣"明显不合逻辑,哪有人把裤子哭湿的。古人写哭,多是说"泪沾襟",也就是哭湿领口。又因为大家用胳膊拭泪,所以也有可能哭湿衣袖,岑参的"双袖龙钟泪不干"(《逢入京使》)即是如此。这也让双袖成了我们所能哭湿的下线。武则天的"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如意娘》),虽然被批艳媚,实际上却也并未突破这个下线。因为唐代女子穿石榴裙提得很高,高到胸部,所以有"慢束罗裙半露胸"(周濆《逢邻女》)的诗句。其实武则天要说的也就是"泪沾襟"的意思。

著录项

  • 来源
    《语文月刊》 |2021年第2期|7-7|共1页
  • 作者

    杨辉;

  • 作者单位

    江苏常州市西夏墅中学;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汉语语文;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