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热带作物学报》 >不同遗传背景香蕉品种间轮作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效果分析

不同遗传背景香蕉品种间轮作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效果分析

         

摘要

香蕉种质资源丰富,不同香蕉品种对各个枯萎病生理小种的耐受性不同,利用遗传背景差异大、抗性不同的香蕉品种进行轮作可能达到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效果。本研究选取华南地区常见的香牙蕉、粉蕉、龙牙蕉、贡蕉等栽培蕉类型作为研究材料,通过对24个香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应用,筛选遗传背景不同并且具有一定抗枯萎病的品种,进行香蕉品种间轮作模式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研究,以筛选高效栽培模式。利用29对SRAP引物对24份香蕉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选择属于不同遗传类群的5个抗病品种:‘粉杂1号’(第1类群)、‘海贡’(第2类群)、‘农科1号’(第5类群)、‘抗枯1号’(第5类群)和‘南天黄’(第5类群)进行品种轮作模式研究,统计土壤中枯萎病菌的数量以及枯萎病的田间发病率。试验筛选出29对扩增清晰、多态性好的SRAP引物,对24份香蕉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结果表明,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1~1.0,遗传差异较大,构建的聚类树状图在相似性系数为0.80时,可以将24个香蕉品种分为6类,分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基本一致,同时发现香牙蕉品种具有一定的遗传分化,可见SRAP分子标记适用于亚种或者更细的香蕉分类。在连作‘农科1号’的蕉地上分别轮作1a‘粉杂1号’‘海贡’‘抗枯1号’‘南天黄’后,‘粉杂1号’和‘海贡’的根围土壤中的枯萎病菌数量显著降低;再种回‘农科1号’,轮作处理组的枯萎病发病率均降低,并且‘农科1号’-‘粉杂1号’1 a-‘农科1号’1 a、‘农科1号’-‘海贡’1 a-‘农科1号’1 a这2种轮作模式的枯萎病发病率显著降低,是控制香蕉枯萎病发生的有效栽培模式。可见采用遗传背景差异大的抗病品种进行合理轮作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枯萎病菌的数量和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达到防病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