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进程评价 新的血管性事件将加速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衰退程度

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进程评价 新的血管性事件将加速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衰退程度

         

摘要

目的:观察与腔隙性脑梗死相关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病程,以及随访过程中经历血管事件后对认知、行为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01/2004-06上海华东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72例进行随访,其中男54例,女18例,平均年龄(73±7)岁。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75mg/次,1次/d)、石杉碱甲(商品名:双益平,0.05mg/片,2片/次,2次/d)及吡拉西坦(商品名:脑复康,0.4g/片,2片/次,3次/d)口服。门诊随访。患者随访开始时间不一致,1999年至2001年均有入组,随访周期约4个月/次,平均随访时间(24.25±6.01)个月。随访的血管事件包括新近发生的脑和心脏血管性发作。所有患者都接受CT或MRI检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检查认知缺损程度,满分为30分,低于26分为认知功能受损)、神经精神调查(检查行为能力,共分10个领域,每个领域根据其出现的频率计1~4分,根据严重程度计1~3分,将每项的频率得分乘以严重程度得分后相加,得分越高疾病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共20项,每项依据严重程度计1~4分,总分20分为正常,>20分即有不同程度下降)指标评估。同时根据是否经历血管事件分为两组进行各量表评分比较。结果:72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随访期末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得分较随访前显著降低,神经精神调查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随访前升高(22.3±4.6,32.1±18.3,43.7±9.6);(25.3±5.2,19.4±13.9,32.6±8.3),(t=5.67~14.86,P<0.01)。②发生血管事件组比未发生血管事件组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神经精神调查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恶化迅速(数据均为变化值)(-2.24±1.4,11.60±14.3,9.88±12.5);(-1.03±1.7,2.35±15.6,2.04±7.3),(t=2.94~7.38,P<0.01)。③认知和行为恶化与血管事件的发生高度相关(r=0.920,P<0.01);认知改变与行为改变成显著正相关(r=0.793,P<0.01)。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行为和日常生活能力均出现恶化,且新的血管性事件加重病情,所以早期干预显得尤其重要。其中认知改变与行为改变高度相关,可能与特异性的额叶-皮质下环路的破坏有关,提示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同样的皮质下病理改变造成了认知和行为两种类型的损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