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构建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大鼠模型及中药复方的干预效应(英文)

构建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大鼠模型及中药复方的干预效应(英文)

         

摘要

背景: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已成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建立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大鼠模型,观察中药复方对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干预作用。设计:对比观察实验。单位: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材料:选用雄性Wistar大鼠50只,6周龄,体质量(200.0±16.3)g。以普通饲料单笼喂养,室温18~22℃,自由摄食、饮水。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40只用于造模。方法:实验于2001-10/2002-04在河南科技大学动物房完成。①实验分组:将40只大鼠禁食6h后左下腹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0mg/kg;空白对照组注入同体积的柠檬酸钠缓冲溶液。选用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治疗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每天9:00灌胃中药(60g/kg),共3周;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第3周末,各组大鼠禁食12h,麻醉后处死取血测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实验过程中记录各组大鼠的每日饮水量。②实验评估:肢端坏疽积分标准:以皮肤颜色发黑、皮肤有轻度开放性病灶、病灶已侵入深部肌肉组织3个等级对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大鼠的四肢进行评分,计算每只大鼠的总积分。对胰岛β细胞分泌的功能进行评价主要观察指标:实验前后大鼠饮水量、体质量、三酰甘油、胆固醇、空腹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纳入Wistar大鼠50只,造模不成功脱落20只,30只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期间,模型组和治疗组饮水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③两组大鼠均有明显肢端坏疽出现(P0.05);模型组继续升高,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血糖、血脂水平下降,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该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模型对药物反应敏感,可用于研究糖尿病足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