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对兔下颌骨牵引区新生骨骨密度与强度的影响

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对兔下颌骨牵引区新生骨骨密度与强度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索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对下颌骨DO过程中牵引间隙新生骨密度与强度的影响,从而为促进下颌骨DO新骨生成,缩短牵引周期,减少并发症提供新思路。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模型,于术后3d开始下颌骨牵引,每天0.8mm,连续牵引7d后,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A组:在牵引区注射2μg(0.1μg/μl)重组质粒pIRES-hVEGF165-hBMP2;B组:在牵引区注射2μg(0.1μg/μl)重组质粒pIRES-hBMP2;C组:在牵引区注射2μg(0.1μg/μl)重组质粒pIRES-hVEGF165;D组:在牵引区注射2μg(0.1μg/μl)空质粒pIRES;E组:在牵引区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5组实验动物均施加电穿孔刺激。各组分别于固定期第1、2、4、8周行X线及QCT检查。选整个牵张间隙新生骨痂部分为兴趣区,测定骨密度。然后处死动物,取材测量牵引区新生骨的三点抗压强度。结果 A、B、C组新生骨痂密度各时相点新生骨痂密度明显高于D、E组(P<0.01)。固定2周,A组明显高于各组,但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固定4周,A、B组明显高于C、D、E组(P<0.01)。固定8周A组明显高于B、C、D、E组(P<0.01),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于D、E组(P<0.01)。固定4周,A组新生骨的三点抗压强度明显高于B、C、D、E组(P<0.01)。固定8周,A组仍明显高于各组(P<0.01),且B组也明显高于C、D、E组(P<0.05)。结论电脉冲介导的pIRES-hVEGF165-hBMP2重组质粒体内转染可使牵引区获得较满意的骨再生和骨化成熟进程,其新骨骨化、改建过程均超过对照组。提示联合应用BMP与VEGF,可能会实现成骨与血供的联合重建,并且使单一生长因子的效应放大,使骨愈合的速度加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