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植物生态学报》 >小果野芭蕉种子散布和不同时空尺度上种子被捕食格局

小果野芭蕉种子散布和不同时空尺度上种子被捕食格局

         

摘要

以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大型先锋草本植物小果野芭蕉(Musa acuminata)为研究材料,研究其种子初次散布过程和不同时空尺度上种子被捕食格局.小果野芭蕉的成熟果实有75%在夜间被取食和传播,在白天消失的果实则占25%.蝙蝠是其最主要的种子传播者,鸟类在其种子传播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人工摆放种子试验结果显示小果野芭蕉种子的主要转移者是小型啮齿类(鼠类)和蚁类:在开放处理下3 d后转移率为86%,排除蚁类(鼠类可进入)处理下种子转移率为69%以及排除鼠类(蚂蚁可进入)处理下种子被转移率为56%.季节、地点和生境均显著影响人工摆放种子被转移强度:雨季显著高于旱季(p<0.001),野芭蕉生境显著高于与其相连的自然森林和荒地(p<0.001),在人为干扰较少的补蚌自然保护区显著低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新山,而后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地点和生境以及季节、地点和生境都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与相邻的森林和荒地相比,野芭蕉群落中种子被鼠类捕食的强度最大且受蚁类二次转移的比例最少,森林和荒地中种子被鼠类捕食的强度相对较小且蚁类对种子的二次转移比例较高,从而更好地帮助种子逃避鼠类捕食.因此,依赖于食果动物(主要是蝙蝠,也包括鸟类)的初次散布是小果野芭蕉种子逃避捕食的关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