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病理学杂志》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C-MYC和PD-L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研究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C-MYC和PD-L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C-MYC和PD-L1基因和蛋白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ALCL)患者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ALK-ALC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2003年1月至2017年1月ALK-ALCL患者37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C-MYC和PD-L1基因异常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MYC和PD-L1蛋白表达情况。统计分析C-MYC和PD-L1基因及蛋白异常的关系以及与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37例ALK-ALCL肿瘤组织中,C-MYC蛋白阳性率为45.9%(17/37),PD-L1蛋白表达阳性率是37.8%(14/37),C-MYC和PD-L1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990,P=0.014)。C-MYC和PD-L1蛋白表达率均随ALK-ALCL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且在国际预后指数(IPI)高危组中表达率高于低危组(P&0.05)。FISH检测结果:37例ALK-ALC肿瘤组织中,检测到C-MYC基因多拷贝9例(24.3%),所有病例均未检测到C-MYC基因断裂;检测到PD-L1基因扩增2例(5.4%)。37例ALK-ALCL患者中,C-MYC蛋白阳性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D-L1蛋白阳性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YC蛋白和PD-L1蛋白表达与ALK-ALCL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以及总生存率相关,可作为判断ALK-ALCL恶性程度和预测预后的指标;ALK-ALCL中PD-L1的表达可能受C-MYC基因的调控,可能为设计针对部分ALK-ALCL患者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检查点阻断的组合治疗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