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前十字韧带单束重建中前内侧与辅助前内侧入口创建股骨隧道的初期疗效比较

前十字韧带单束重建中前内侧与辅助前内侧入口创建股骨隧道的初期疗效比较

         

摘要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行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单束重建过程中采用前内侧入口与辅助前内侧入口创建股骨隧道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股薄肌肌腱行ACL单束重建治疗单纯ACL完全断裂并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资料。根据创建股骨隧道时采用的入口方式,将患者分为前内侧入口组[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19~60岁,平均(35.14±11.8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4.57±15.83)d;合并半月板损伤Stoller分级:0度1例,Ⅰ度3例,Ⅱ度10例]与辅助前内侧入口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18~62岁,平均(39.78±12.7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4.70±15.25)d;合并半月板损伤Stoller分级:0度2例,Ⅰ度5例,Ⅱ度16例]。末次随访时采用Lysholm、Tegner和IKDC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并通过Lachman试验及Pivot-shift试验评价膝关节前后及旋转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均全部获得随访,前内侧入口组平均随访(16.07±7.31)个月,辅助前内侧入口组平均随访(13.35±5.92)个月。末次随访时,Lysholm、Tegner、IKDC评分:前内侧入口组分别为(89.86±7.90)分、(8.64±1.65)分、(89.31±8.16)分,辅助前内侧入口组分别为(92.17±6.72)分、(8.91±1.16)分、(90.89±7.80)分。Lachman试验:前内侧入口组11例阴性,3例阳性,阴性率为78.6%(11/14);辅助前内侧入口组20例阴性,3例阳性,阴性率为87.0%(20/23)。Pivot-shift试验:前内侧入口组9例阴性,5例阳性,阴性率为64.3%(9/14);辅助前内侧入口组20例阴性,3例阳性,阴性率为87.0%(20/23)。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Lysholm、Tegner、IKDC评分以及Lachman试验、Pivot-shift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行膝关节ACL单束重建时,应用前内侧入口与辅助前内侧入口创建股骨隧道,术后均可取得优良的初期临床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