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外伤性黄斑孔黄斑区血流灌注特点分析

外伤性黄斑孔黄斑区血流灌注特点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外伤性黄斑孔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各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灌注特点。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山西省眼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单眼外伤性黄斑孔48例(48只眼)作为临床试验组, 其对侧健眼48只眼作为对照组。根据治疗方式, 将试验组分为药物治疗亚组15例(15只眼)和手术亚组33例(33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手术亚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和气体填充术。随访6个月, 比较各组间治疗后视力、黄斑孔愈合情况, 黄斑中心区的视网膜无血管区面积(CMAZ), 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BFA)与密度(CBFD)。结果治疗前, 试验组与对照组黄斑中心区浅层的CMAZ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45, P=0.051), 试验组黄斑中心区深层的CMAZ大于对照组(t=2.362, P=0.034);CBFA及CBFD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t=-1.235、-2.076, 均P&0.001)。药物治疗后3个月, 黄斑孔闭合者15只眼, 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者33只眼。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 药物治疗亚组、手术亚组及对照组比较, 黄斑浅层CMAZ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925、8.354, P=1.332、3.547);黄斑深层CMA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78、16.498, P=0.042、0.049);药物治疗亚组与手术亚组CBFA及CBF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465、42.336、19.372、39.497, 均P&0.001);治疗后6个月, 试验组CBFA、CBFD均与视力呈正相关(r=0.843、0.342, 均P&0.05), 对照组CBFA、CBFD均与视力无相关性(r=-0.029、-0.122, P=0.956、0.344)。结论视网膜深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缺血在外伤性黄斑孔的发生发展中存在一定作用, CBFA、CBFD与治疗后视力呈正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