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眼底病杂志》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观察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8例38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联合78D前置镜、眼压、光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依据就诊顺序按照随机排列表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康柏西普+激光组(CL组)、曲安奈德(TA)+激光组(TL组)、激光组(L组),分别为14、13、11只眼。CL组、TL组玻璃体腔分别注入雷珠单抗0.05ml(含康柏西普0.5mg)和TA 0.10 ml(含TA 4.0 mg);L组行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3组间BCVA(F=0.003)、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F=0.0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3组间治疗后1d,1周,1、3个月患眼BCVA和(CMT)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与药物和治疗方式相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d,1周,1、3个月,3组间BCVA提高、稳定、下降眼数(χ2=9.754、12.430、17.424、13.18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CL组BCVA提高及稳定眼数明显多于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339、11.414、14.528、10.319,P<0.01);与T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9、1.060、0.479、0.016,P>0.05)。3组间不同观察时间点平均CMT(F=10.614、4.099、4.927、8.9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L组治疗后不同观察时间点平均CMT均较L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7、2.836、2.095、4.223,P<0.05);CL组与TL组比较,治疗后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8,P<0.05);1d,1周,1个月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75、0.020、0.079,P>0.05)。CL组未见与药物、玻璃体腔注射相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TL组眼压升高1只眼,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恢复正常。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疗效优于单纯激光光凝;治疗后3个月较玻璃体腔注射TA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能保持更强的促进水肿吸收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