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眼底病杂志》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眼脉络膜厚度观察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眼脉络膜厚度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视盘旁脉络膜厚度(pCT),初步探讨其与视力的关系。方法初发NAION患者19例纳入研究。将患者的患眼、对侧眼分别设为A、B组,分别为19例20只眼和18例18只眼。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眼压、眼轴长度(AL)匹配的正常人20名20只眼作为对照组(C组)。A、B组与C组受检者平均年龄(t=1.58)、性别构成比(X~2=0.1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检眼平均眼压(t=0.092)、AL(t=0.1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部成像技术测量受检眼SFCT、pCT。A、B组受检眼治疗后1、3个月采用相同设备和方法重复上述检查观察初诊时3组受检眼之间SFCT、pCT差异;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SFCT、pCT的关系。治疗后1、3个月,A、C组受检眼SFCT、pCT的差异分析logMARBCVA与脉络膜厚度的关系。结果初诊时,A组患眼平均SFCT、pCT较C组受检眼显著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7、2.844,P=0.006、0.009)B、C组受检眼平均SFCT、pCT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019、2.024,P=0.053、0.05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ogMAR BCVA与SFCT、pCT无相关(F=0.161,0.033,P=0.695、0.859)。治疗后1个月,与C组受检眼比较,A组患眼SFCT仍显著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3,P=0.009);pCT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1,P=0.084)。治疗后3个月,与C组受检眼比较,A组患眼SFCT、p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23、1.105,P=0.236、0.282)结论 NAION患眼早期SFCT、pCT明显增厚;后期pCT、SFCT逐渐下降,3个月后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视力与脉络膜厚度无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