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妇产科杂志》 >非巨大儿肩难产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其临床预测

非巨大儿肩难产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其临床预测

         

摘要

目的探讨非巨大儿肩难产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预测及分娩过程中的处理。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中发生肩难产11例, 同期经阴道分娩产妇7 811例, 肩难产发生率为0.14%(11/7 811);其中, 巨大儿肩难产1例, 非巨大儿肩难产10例(肩难产组)。随机抽取每例非巨大儿肩难产病例发生前后1周内经阴道分娩的10例产妇为对照组。分析巨大儿及非巨大儿肩难产的发生趋势及其高危因素, 比较两组产妇的宫高、腹围、体质指数(BMI)增长、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各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头围、胸围及Apgar评分。结果 (1)7 811例产妇中共分娩巨大儿213例, 巨大儿发生率为2.73%(213/7 811), 其中发生巨大儿肩难产1例(0.46%, 1/213);非巨大儿肩难产10例(0.13%, 10/7 598)。(2)2009—2013年的5年间, 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2.32%(24/1 034)、3.61%(42/1 164)、2.60%(46/1 772)、3.01%(62/2 060)、2.19%(39/1 781), 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非巨大儿肩难产在5年间的发生比例分别为0.10%(1/1 034)、0.26%(3/1 164)、0.11%(2/1 772)、0.10%(2/2 060)、0.11%(2/1 781), 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肩难产组10例产妇中, 胎膜早破5例(5/10)、高龄4例(4/10)、经产妇3例(3/10)、妊娠期糖尿病3例(3/10)、第一产程枕后位3例(3/10)、第二产程延长3例(3/10)、常规侧切分娩6例(6/10);对照组产妇中, 发生胎膜早破3例(3/10)、高龄1例(1/10)、经产妇2例(2/10)、妊娠期糖尿病3例(3/10)、第二产程时间延长1例(1/10)、常规侧切分娩7例(7/10)。(4)两组产妇宫高、BMI、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及第一产程时间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难产组及对照组产妇BMI增长[(6.8±3.1)及(4.8±1.4)kg/m2]、第二产程时间[(86±65)及(38±28)min]及腹围[(108±8)及(101±7)cm]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肩难产组及对照组新生儿胸围[(34.0±1.6)及(32.2±1.9)cm]及胸围/头围比值(0.99±0.03及0.97±0.03)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难产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7.4±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分],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肩难产组新生儿锁骨骨折3例, 新生儿发生臂丛神经损伤4例, 其余3例无明显副损伤。结论临床预测非巨大儿肩难产的发生难度较大, 通过产前超声测量胎儿头围、胸围及胸围/头围比值可能评估其发生风险;发生非巨大儿肩难产的高危因素为合并胎膜早破、第一产程胎位异常及第二产程延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