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早产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性

早产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性

         

摘要

目的探讨胎龄&34周早产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特点及其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收治的胎龄&34周早产儿生后8周内的临床资料,按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程度分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BPD的关系。比较BPD患儿与无BPD患儿在不同胎龄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构成比及不同程度BPD患儿生后8周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nophil count,EC)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生后4周内不同时间点EC对BPD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34例早产儿,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52例,发生率为65.0%,轻度、中度及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分别占23.7%(36/152)、50.7%(77/152)、25.7%(39/152),生后第4周EC达高峰(1.47×109/L)。EC水平与胎龄、胎膜早破、败血症、BPD、红细胞输注、气管插管及生后类固醇使用等临床特征相关,不同程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儿BP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调整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等因素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24, 95%CI2.474~52.742,P=0.002)。生后第3周EC预测BPD发生的敏感度最高(78.1%),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731, 95%CI 0.663~0.799,P&0.001)。结论早产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发生率高,EC在生后第4周达高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BPD可能相关,生后第3周EC对预测BPD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