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医刊》 >恶性肿瘤高凝状态发病机制与诊断标准探讨

恶性肿瘤高凝状态发病机制与诊断标准探讨

         

摘要

血液中存在的高凝状态多指由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血及纤溶系统相互作用引起的病理性血液凝固性增高,是发生血栓前状态或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的重要病理基础。许多疾病的血液中均可呈现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但是否发生动静脉血栓取决于原发疾病性质及相关触发因素。1865年,著名的法国医生Armand Trousseau首次报道了胃癌患者易形成静脉血栓,之后人们一直将癌症患者并发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称为“Trousseau综合征”。根据文献资料分析,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存在的高凝状态以及易发生的血栓栓塞事件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和第2位死亡原因[1]。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医刊》 |2014年第5期|16-20|共5页
  • 作者

    郑洋; 孙霈; 董青; 陈信义;

  •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1007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肿瘤学;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