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各地区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特征观察性研究

各地区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特征观察性研究

         

摘要

目的识别不同地区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道菌群生物标志物,建立预测模型,并探索其菌群功能变化特征。方法收集中国、美国(RISK)、美国(PRISM)、德国、印度和立陶宛6个队列1510例IBD患者和496名健康对照(HC) 16 srRNA基因序列。使用微生物组分析软件QIIME(v1.9.1)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指标,使用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软件LEfSe比较IBD患者与健康对照有统计学差异的肠菌标志物。随机森林法建立预测模型。PICRUSt预测菌群功能变化特征。结果 IBD患者肠道菌群α多样性显著低于HC(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中国、美国(RISK)、美国(PRISM)、立陶宛和德国队列IBD患者肠道菌群和HC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donis,P<0.05),而印度队列未发现统计学差异。LEfSe分析显示,中国和美国(RISK)队列IB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较为一致,而德国、立陶宛和印度IB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具有较强的本地化特征。肠球菌属(Enterococciis)在中国、美国(RISK)和德国队列IBD患者中显著增加,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在中国和美国(RISK)队列IBD患者肠道显著增加,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在中国、美国(RISK)、美国(PRISM)和印度队列IBD患者肠道中显著减少。各国队列分别建模预测当地人群,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86.48±4.91)%。以其中任一队列模型预测其他队列,中国、美国(RISK)和美国(PRISM)相互间预测AUC较高,其他两者间预测AUC较低。全样本整体建模预测中国、美国(RISK)、美国(PRISM)、德国、立陶宛和印度队列,AUC依次为90.1%、82.3%、79.6%、61.9%、65.5%和54.2%。功能分析显示,中国、美国(RISK)、美国(PRISM)和印度队列IBD患者肠道菌群谷胱甘肽代谢水平明显升高,醌类在中国、美国(RISK)、美国(PRISM)和印度队列IBD患者肠道中合成增加,而细菌的鞭毛组装,运动蛋白等功能在中国、德国和立陶宛队列IBD患者的肠道中明显下降。结论不同地区IBD患者肠道菌群具有较为一致的特征,但是地理因素依然对菌群产生很大的影响,后续研究需要对该问题进行探索。(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734-74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