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内科杂志》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肺隐球菌病42例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方法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肺隐球菌病42例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方法

         

摘要

目的提高非AIDS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3-2008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确诊的42例非AIDS的PC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胸部CT征象和诊断方法。结果 42例非AIDS的PC患者均无禽鸟或其粪便接触史,免疫健全者占71.4%(30/42)。影像学以多发性结节病灶(67.9%)最常见,胸膜下分布为主(67.9%),可伴空洞形成(50%)。亦可见团块和(或)实变(31.4%)或斑片(2.9%)病灶。无创检查如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支气管镜吸出物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8.3%、6.3%,有创检查包括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经皮细针穿刺肺活检、手术切除肺组织活检阳性检出率则分别达64.7%、64.3%、100%。14例经病理或培养确诊的PC,同时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结果均阳性。结论 PC在免疫健全者中常见。禽鸟或其粪便接触史对此病的鉴别诊断意义不大。影像学表现多样化且变化较慢,除胸膜下多发性结节外,尤其应警惕团块和(或)实变或斑片表现。创伤性检查如经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活检可提高非手术病例的临床诊断率。血清隐球菌抗原检测是PC较理想的早期无创性诊断及病情随访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