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漏芦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漏芦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漏芦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并收集漏芦的有效活性成分,利用TCMSP、ETCM、Swiss Target Prediction、SymMap、CTD数据库检索并获取其对应的靶点.检索DisGeNET、TTD及Drugbank数据库中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疾病靶点蛋白,再通过绘制韦恩图发现漏芦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作用靶标.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的互作网络可视化可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并根据网络拓扑参数进行关键靶点的筛选.利用DAVID数据库对上述关键靶点进行基因生物过程(GO)功能富集和信号通路(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软件对漏芦有效活性成分与其对应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获取漏芦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5种有效活性成分及118个潜在靶点,经Network Analyzer插件网络拓扑参数分析筛选后共获取44个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共得到207个细胞生物过程条目、30个细胞组成条目以及35个分子功能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取76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漏芦有效活性成分与白蛋白(AL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共5种核心靶点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漏芦中的甘草素、β-谷甾醇、甘草苷等作用于ALB、IL-6、TNF、CASP3、MAPK1等靶点,调控TNF、低氧诱导因子、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调节免疫、促进血管新生和神经功能恢复等效应,从多方面起到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著录项

  • 来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2期|3735-3744|共10页
  •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医内科学教育部和北京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医内科学教育部和北京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脑病研究院 北京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医内科学教育部和北京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脑病研究院 北京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医内科学教育部和北京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医内科学教育部和北京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医内科学教育部和北京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医内科学教育部和北京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医内科学教育部和北京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医内科学教育部和北京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脑病研究院 北京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医内科学教育部和北京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脑病研究院 北京 1007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脑血管疾病;中风;
  •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中风; 漏芦;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