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肝脏病杂志》 >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及诊断模型的诊断价值

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及诊断模型的诊断价值

         

摘要

<正>肝纤维化是指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CM)成分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导致肝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的病理变化。结构上表现为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小叶内及汇管区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功能上可以表现为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等。肝纤维化的确切发病率不明,肝硬化发生率估计为0.15%,而尸体检查者中30%~40%有肝硬化,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的全球肝硬化的死亡率数据显示,美国达到7.3/10万;中国达到9.5/10万,最高的是俄罗斯达到26.2/10万[1]。现有的肝纤维化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检查,血清学标志物,生物化学模型,肝活组织检查,肝硬度检查和影像学(超声、CT/MRI、超声内镜)检查。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一直被认为是肝纤维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