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老年学杂志》 >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变化及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变化及临床意义

         

摘要

cqvip: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0例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患者枸橼酸钠抗凝标本,其中肺癌40例,胃癌、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各15例。再收集大连地区经体检合格的健康人血液标本20例为对照组。采用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D-二聚体的检测,再采用Sysmex HISCL5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tPAI-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M、TAT、PIC、tPAI-C在五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AT、PIC和D-二聚体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TAT、PIC治疗后有明显的下降。结论TM、TAT、PIC、tPAI-C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有明显的表达;TAT、PIC与D-二聚体显著相关;TAT、PIC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明显下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