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湖北省历史时期地震灾害统计特征及其减灾对策

湖北省历史时期地震灾害统计特征及其减灾对策

         

摘要

文章以史料为据,对湖北省历史地震的地学规律、承灾体的特点及其减灾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历史地震的地学规律主要表现在:(1)从时序特征看,地震活动涨落的时间非均匀性十分明显,大约300余a经历一个地震活动周期;年震区与年震率有明显的增大趋势;2~3月是地震相对多发季节,而汛期内地震未见明显增多;(2)从空间特征看,地震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多发生在活动性断裂的特殊构造部位及隆起、坳陷边缘地带;中强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鄂西与鄂东两片地区;地震与地质灾害在分布上有明显的耦合关系;(3)从地震种类看,过境性地震较多,源发性地震以构造地震为主;1949年以来,水库地震明显增多;(4)从震级来看,小地震为主,中、强地震不多,特大地震少见.湖北省地震灾害具有"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情较重;地震集中分布区大、中型水库多,地质灾害较严重;境内长江中游沿岸(宜昌-沙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但大堤防洪、防震标准低,地震引发溃堤的潜在洪水灾害威胁大;民众防震意识淡薄,房屋与建筑工程防震能力差"等特征.针对以上特点,提出以下防灾策略:(1)提高民众防震减灾意识;(2)省内、外地震监测并举,提高预报能力;(3)并发灾研究、并发灾防治,建设有本省特色的减灾"预防文化";(4)加强针对性专题研究,确定重点防震区域,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