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Dispase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Dispase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dispase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诱导玻璃体后脱离 (PVD)的效能及对眼内组织的毒性作用。方法  3 6只兔按观察时间和注入dispase浓度不同分为Ⅰ组 ( 10 μmol/(min·mL)、5 μmol/(min·mL)、1μmol/(min·mL) )和Ⅱ组( 0 2 5 μmol/(min·mL)、0 1μmol/(min·mL)、0 0 5 μmol/(min·mL) )。对照眼注入磷酸盐缓冲液 (PBS)。Ⅰ组注药 3 0min、Ⅱ组 1周内进行PVD和眼内毒性的观察。结果  ( 1)有PVD者Ⅰ组各小组均占 4/5 ;Ⅱ组中 0 2 5 μmol/(min·mL)和 0 1μmol/(min·mL)组各占 5 /5 ,0 0 5 μmol/(min·mL)组占 4/5 ;对照眼均无PVD。两组中实验眼的PVD诱导率与对照眼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 2 )两组中较高浓度者可见前房炎性反应、玻璃体混浊或视网膜损害等。在 5 μmol/(min·mL)暴露 3 0min组和 0 2 5 μmol/(min·mL)组电镜下可见视网膜内界膜裸露、感光细胞外段结构紊乱和内段空泡形成。 结论  1μmol/(min·mL) ( 3 0min)或 0 0 5 μmol/(min·mL) ( 1周 )两种应用方式是有效和安全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