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新疆伊犁荒漠草原恢复措施下植物群落生态位特征分析

新疆伊犁荒漠草原恢复措施下植物群落生态位特征分析

         

摘要

以禁牧2年、休牧(每年5月底至10月初)、补播杂花苜蓿2年3种恢复措施及处于自由放牧状态下的荒漠草原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伊犁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在对照、禁牧、休牧样地中,建群种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分别为1.037、1.101和1.070,在补播样地中针茅(Stipa sp.)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为0.798。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发生在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之间,但最大的生态位重叠发生在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之间。在4种样地中,伊犁绢蒿-角果藜(Ceratoides arenarius)之间存在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和较大的生态位相似比例,证明2个种群之间在资源利用上存在激烈的种间竞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