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20 mm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结局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20 mm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结局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大的结直肠肿瘤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的结局, 并分析影响ESD疗效的因素。方法从2016年11月—2019年12月在北京医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的结肠肿瘤患者中, 筛选出病变长径≥20 mm、活检病理为结直肠腺瘤或腺癌的患者共82例, 收集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ESD及病理结果等资料。结果 82例患者病变均为单发, 病变长径(29.72±10.74)mm, 分为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 LST)组46例, 主要位于升结肠及回盲部(47.8%, 22/46);腔内突出型肿瘤组36例, 病变均位于左半结肠, 其中约一半位于乙状结肠(52.8%, 19/36)。总体的整块切除率81.7%(67/82), 治愈性切除率72.0%(59/82), 出血和穿孔的发生率分别为2.4%(2/82)和1.2%(1/82)。LST-G、LST-NG、腔内突出型肿瘤3组的治愈性切除率[91.4%(32/35)、63.6%(7/11)、55.6%(20/36), P=0.003]和外科手术率[8.6%(3/35)、18.2%(2/11)和36.1%(13/36), 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病变形态为腔内突出型肿瘤(OR=3.396, 95%CI:1.014~11.374, P=0.047)和黏膜下层重度纤维化(F2型)(OR=5.508, 95%CI:2.216~13.692, P=0.001)是长径≥20 mm结直肠肿瘤ESD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SD治疗长径≥20 mm的结直肠肿瘤总体有效、安全, 但不同类型病变的黏膜下侵犯比例和治疗结局存在一定差异, 腔内突出型肿瘤和严重的黏膜下层纤维化是造成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