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胃肠道重建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胃肠道重建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胃肠道重建术式后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3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就诊,既往有胃肠道重建手术史且行ERCP操作的患者临床资料,108例患者共进行141次ERCP操作。根据胃肠道重建手术方式分为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33例次)、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74例次)、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32例次)、Whipple术后组(2例次),分别记录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胆肠吻合处的成功率、胆管插管的成功率、临床成功率、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总操作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对胃肠道重建后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的发生率增加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在141次胃肠道重建术后ERCP操作中,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胆肠吻合处的成功率为89.4%(126/141),胆管插管成功率85.7%(108/126),临床成功率为75.2%(106/141),操作时间为(38.5±23.5) min。一旦完成胆管插管操作,后续治疗的成功率明显增加,高达98.1%(106/108)。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Roux-en-Y吻合术后组、Whipple术后组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胆肠吻合处的成功率分别为100.0% (33/33)、87.8%(65/74)、84.4%(27/32)、1/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各组操作时间分别为(27.5±16.2) min、(40.6±23.2) min、(43.8±27.5) min和(59.5±12.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而胆管插管的成功率及后续治疗操作的成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RCP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20/141),其中PEP发生率为12.7%(18/141)、出血发生率为1.4%(2/141)。操作时间&30 min (P=0.024,OR=0.356,95%CI:0.152~1.278)为胃肠道重建术后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肠道重建术后患者行ERCP操作是安全可行的,但在技术上极具挑战性。内镜医师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选择最佳诊疗方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受益最大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