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食管高位胃黏膜异位与Barrett食管的对比研究

食管高位胃黏膜异位与Barrett食管的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高位胃黏膜异位(HGM)与Barrett食管(BE)患者在症状、内镜下表现、组织病理学、Hp感染以及细胞角蛋白染色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对2004年2月-2005年9月明确诊断的BE患者152例(BE组)、食管高位HGM患者52例(食管高位HGM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各组患者的症状特点、各型黏膜的常规内镜下和放大内镜下特点;比较各型黏膜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快速尿酶法及Warthin—Starry银染检测病灶部位及胃窦部Hp感染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7、CK20、CK13及CK19的表达情况。结果BE组有反流症状者占64.5%(98/152),显著高于食管高位HGM组的(13.5%,7/52)(X^2=40.36,P〈0.01)。放大内镜下BE黏膜小凹表现为点状46例、条纹状65例、绒毛状41例,而食管异位胃黏膜的小凹全表现为条纹状。组织病理学分型上,152例BE患者中属胃底型56例、交界型39例、特殊肠化型57例;而52例食管高位HGM患者中31例为胃底型、16例为交界型、5例为胃窦腺型,无一例发现有杯状细胞。BE黏膜中中、重度炎症细胞浸润所占比例为63.2%(96/152),显著高于食管异位胃黏膜的28.8%(15/52)(P〈0.01);而两组胃窦部中、重度炎症细胞浸润所占比例分别为44.7%(68/152)、51.9%(27/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黏膜Hp检出率为32.2%(49/152),BE组胃窦部黏膜Hp检出率为48.0%(73/152);食管异位胃黏膜Hp检出率为44.2%(23/52),食管高位HGM组胃窦部黏膜Hp检出率为40.4%(21/52);两组Hp感染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中,食管异位胃黏膜以及正常的食管鳞状上皮中无CK7的阳性表达,而BE黏膜的3种类型的上皮中均有表达;CK20和CK19在BE黏膜和食管异位胃黏膜中均有阳性表达;CK13作为鳞状上皮特异性的标志,在部分胃型化生(55/95)和肠化型(29/57)的BE上皮中均可见阳性表达,而在食管异位胃黏膜中则不表达。结论HGM与BE在有无反流症状、放大内镜下表现、组织病理学类型以及角蛋白染色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利于两者的鉴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