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肿瘤临床》 >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病理机制及治疗进展

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病理机制及治疗进展

         

摘要

阿片类药物是一种常用的镇痛药,通常用于癌症疼痛患者的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肠功能障碍(opioid-induced bowel dysfunction,OIBD)是其长期治疗的常见并发症.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OIC)是癌症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其影响了60%~90%的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癌症患者.阿片类药物能结合胃肠道中的μ受体,抑制胃肠道的转运和蠕动,减少胃肠液的分泌,增加液体的吸收,导致包括便秘、胃食管反流病、恶心、呕吐、腹胀和腹痛在内的肠功能障碍症状.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与生存质量下降、医疗费用增加有关.可用于治疗阿片类引起的便秘的药物包括泻药、促分泌剂、促动力药和阿片受体拮抗剂.然而,泻药的疗效往往有限,以及有较强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阿片受体拮抗剂被推荐用于治疗阿片类引起的便秘.其能阻断阿片类药物在外周的作用且不影响阿片类药物的中枢镇痛作用.本文旨在对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的定义、病理机制和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更好地鉴别、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节约医疗资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