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左束支起搏术中心电特征及中远期导线参数评价

左束支起搏术中心电特征及中远期导线参数评价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左束支起搏的术中心电特征、中远期导线参数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8年1月25日至2019年3月25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符合起搏适应证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尝试行左束支起搏,如失败则改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定义左束支起搏成功的标准:①起搏图形,单极起搏V1导联呈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形态;②刺激信号到左心室达峰时间(LVAT),高电压起搏下LVAT&70 ms,且分别以高电压、低电压起搏LVAT不变。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以及术中资料,包括起搏QRS波、LVAT、浦肯野电位(P电位)、PV间期以及电位振幅,导线单、双极参数。术后第3天,1、3、6个月以及1年定期随访,测试导线单、双极参数并记录随访期内并发症。结果 共113例患者行左束支起搏,成功102例,成功率90.3%。男50例,年龄(66.9±9.9)岁。其中房室传导阻滞(AVB)59例(59/113,52.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46例(46/113,40.7%),扩张型心肌病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8例(8/113,7.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52.2±8.9)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9.5%±16.8%。单极起搏V1导联为QR型或Qr型,起搏QRS时限(PQRSd)为(104.3±11.5)ms,LVAT(64.9±10.5)ms。LVEDD &55 mm组患者较正常者PQRSd及LVAT均延长。67例患者记录到P电位,28例出现损伤电流,PV间期(16.5±4.0) ms,P电位振幅(0.3±0.1)mV。SSS不伴CLBBB者记录到P电位的比例明显高于AVB者(92.7%对52.7%,P=0.000 2)。术中测试导线单、双极参数均良好,49例患者阳极夺获阈值&2.5 V/ 0.5 mV。术后第3天单极阻抗[(700.0±154.0)Ω对(413.5±78.1) Ω,P&0.001]、双极阻抗[(804.0±129.0)Ω对(581.4±71.6)Ω,P&0.001]均较术中明显下降;起搏阈值及感知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16(8.5±3.6)个月,单、双极起搏阈值、感知以及阻抗参数均稳定。术中发生一过性RBBB 12例(12/102,11.8%),无心肌穿孔、主动脉及冠状动脉损伤、导线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起搏图形以及LVAT结合P电位是判断左束支夺获的重要指标。左束支起搏手术成功率高,导线参数满意且中远期稳定性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生理性起搏术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