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涩症源流浅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历史相关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梳理白涩症发展沿革,探讨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认识,以期为白涩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临床治疗开拓思路.中医对白涩症的相关记载,最早可追溯至晋代《针灸甲乙经》中有关目涩的论述,其对于自觉眼部干涩不适的症状有了初步的认识."白涩症"之名首见于《证治准绳》,后沿用至今.其基本病因病机主要归责于津液亏少,眼目不得濡养,外感邪气、脏腑内伤、情志失常、饮食劳倦等因素均可致病,内治法治疗主要分为祛邪、泻实、补虚三个方面,外治法包括点眼法及针灸疗法,临床上当审察病因,随证治之.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寻找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在现代临床应用中意义重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