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初冬一次冷锋输送过程对中国东部霾天气的影响

初冬一次冷锋输送过程对中国东部霾天气的影响

         

摘要

利用常规地面气象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全国PM2.5浓度数据,并结合后向轨迹、空气污染输送指数和传输通量分析,针对2019年12月10~11日一次冷锋输送造成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大范围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1)霾期间高空500hPa以经向环流为主,伴随着高空低压槽引导地面冷锋向东南方向移动,污染物浓度大值区也依次由华北地区移至黄淮、江淮地区.(2)冷锋过境前,华北至长江三角洲区域PM2.5浓度均有明显增涨;北京以偏南方向的污染物输入为主,济南以西北和偏东方向输入为主,南京则主要是偏北和偏西方向的输入.(3)冷锋过境时,冷空气迅速将北京站的污染物清除;而济南站则受高压底部偏东风回流的影响,PM2.5浓度维持在50μg/m3左右;冷锋推进至南京站时西北风已较小,对污染物的清除作用不明显.以江苏省为例,整个过程中,江苏本地污染物贡献占25.8%,江苏以外的污染物贡献占74.2%,以输送为主(4)冷锋过境后,3站的边界层结构也略有不同,北京站的逆温层迅速被打破;济南站由于受海上暖湿平流影响,近地面由等温层变成逆温层;而南京站的近地面则由逆温层变为等温层.本研究揭示了在冷锋南下过程中,上游污染物对下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南北方站点表现出不同的污染物变化和清除特征.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 |2021年第5期|2004-2013|共10页
  •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 江苏南京210044;

    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 内蒙通辽0280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 江苏南京210044;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粒状污染物;
  • 关键词

    冷锋; 霾; 空气污染输送指数; PM2.5;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