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农业信息》 >1949—2016年中国旱灾规律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1949—2016年中国旱灾规律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究1949—2016年中国干旱灾害长时间序列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为我国农业干旱灾害预警体系和保障粮食产量提供参考.[方法]基于Python语言获取1949年以来中国各省、市农业自然灾害和粮食生产数据,然后利用Pearson相关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自然断点分级法、GIS平台和R语言定性和定量地探讨干旱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阐述我国农业旱灾变化规律和粮食安全态势,探讨农业旱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①农业干旱灾害呈现明显周期性波动,干旱轻重灾情交替出现,1949—1970年为波动阶段,1971—2000年为波动上升阶段,2001—2016年为波动下降阶段,发生特大干旱和严重干旱的年份所占比重较大;②农业干旱在空间上呈"北重南轻、中东部重西部轻"的格局.山东受灾最重,灾损高达208.2万hm2,西藏最轻,灾损为2163.53 hm2;③粮食产量和粮食单产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波动幅度较平缓,二者受旱灾影响程度较大,粮食产量和粮食单产的年变化率均与干旱受灾率、成灾率、灾害强度指数、受灾率异常指数和成灾率异常指数等指标显著负相关,其中以受灾率异常指数和成灾率异常指数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受灾率异常指数的影响最为显著;④粮食产量的多少和受灾面积的大小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粮食单产与干旱受灾面积呈负相关.[结论]干旱灾害制约我国粮食生产,各农业干旱灾害指标对粮食灾损的解释力较强,对粮食产量估测具有参考作用.建立和完善农业灾害预警体系,可以提高应对农业干旱灾害的能力,进一步为粮食进出口提供指导意见.此外,干旱灾害仅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一个方面,农业科技水平、社会经济制度、农业政策等也对其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农业信息》 |2018年第5期|76-90|共15页
  •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10008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100081;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长沙410128;

    国家气象卫星中心;

    北京100081;

    国家气象卫星中心;

    北京10008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10008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干旱灾害; 灾害指数; 粮食产量; 中国;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