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汽车与安全》 >“中国式过马路”与“中国式马路”之辩

“中国式过马路”与“中国式马路”之辩

摘要

根据百科说法,"中国式"源于一本小说,后因"中国式过马路"大火,最终成为反映中国社会问题的代名词,常用来表达自嘲和质疑,带贬义色彩。"中国式过马路"最初是起于对集体间红灯现象的戏谑,带着与生俱来的浓重嘲讽气息,但随着时间推移,浓烈的感情色彩正在褪去,正以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表达而被常常提起。本期"官点"也将从更纯粹更多元的视角来谈谈"中国式过马路"和"中国式马路",所谓纯粹,它们仅表示存在的某种现象及事物,舍去了多余的责难,属中性;所谓多元,"中国式过马路"不仅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同样也是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其他违规穿越行为的指代,与素质有关,更与"中国式马路"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