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毒理学报》 >PCBs和PBDEs对人类癌细胞和斑马鱼胚胎的毒性对比

PCBs和PBDEs对人类癌细胞和斑马鱼胚胎的毒性对比

         

摘要

研究了6种多氯联苯(PCBs)3,3',4,4'-四氯联苯(PCB 77)、2,3,3',4,4'-五氯联苯(PCB 105)、2,3',4,4',5-五氯联苯(PCB 118)、3,3',4,4',5-五氯联苯(PCB 126)、2,3,3',4,4',5-六氯联苯(PCB 156)和商业型混合多氯联苯Aroclor 1254,两种多溴联苯醚(PBDEs)2,2',4,4'-四溴二苯醚(PBDE 47)、十溴二苯醚(PBDE 209)对人类癌细胞生长和斑马鱼脱膜与不脱膜胚胎发育的影响.8种化合物均使用0.01、0.1、1.0、10μmol·L~(-1)4个浓度进行1-6d的暴露实验.结果表明,PBDE 209在最高浓度10μmol·L~(-1)下对结肠癌细胞HCT116(暴露3d后)和RKO(暴露5d后)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所有化合物均对乳腺癌细胞没有显著影响.相比之下,化合物对受精后5-6b(5~6hpf)的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显得比较明显,而各化合物对胚胎的致畸和致死效应又不相同,其毒性强弱依次为PCB 126≈PCB 156>PCB 1254(Aroclor 1254)>PBDE 47>PCB 77>PCB 105≈PCB 118≈PBDE 209.其中PBDE 209在未脱膜暴毒后均无致畸与致死现象,脱膜暴毒后最高浓度才表现出显著意义的致畸作用,而PBDE 47在最高浓度下可产生高达80%的致畸率,这说明胚胎绒毛膜具有有效阻挡大分子物质如PBDE 209进入的作用.PCBs的毒性效应与其空间结构密切相关.如PCB 126和PCB 105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前者在1μmol·L~(-1)下就引起了显著的致死和致畸效应,而后者即使在10μmol·L~(-1)下也没有显著的效应.实验结果也说明不同类型的实验对象所展示的毒性效应并不相同,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细胞和发育中的胚胎具有不同的影响.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毒理学报》 |2009年第5期|625-633|共9页
  • 作者单位

    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温州,325035;

    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温州,325035;

    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温州,325035;

    Department of Cellular and Structural Biology,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San Antonio,TX,78229-3900,USA;

    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温州,325035;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 Center,Oregon State University,Corvallis,Oregon,97331,USA;

    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温州,325035;

    Department of Cellular and Structural Biology,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San Antonio,TX,78229-3900,USA;

    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温州,325035;

    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温州,325035;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污染生态学;
  • 关键词

    多氯联苯; 多溴二苯醚; 人类癌细胞; 斑马鱼胚胎; 毒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