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黄梅戏艺术》 >黄梅戏声腔曲调兼收并蓄富于地方特色

黄梅戏声腔曲调兼收并蓄富于地方特色

         

摘要

黄梅戏,兼收并蓄、富于地方特色.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安庆籍为主的黄梅戏艺人们使用当地方言演出,以本地民歌、说唱、戏曲等艺术为基础,吸收外来艺术中的有益养分,并将之“化合”,形成具有安庆地域特质的新剧种.黄梅戏主要声腔的来源以及形成发展,正可说明这一点. 黄梅戏的早期唱腔曲调相当丰富,“三小戏”和“二小戏”阶段的唱腔曲调有“采茶歌、花鼓、莲花落、花鼓腔、小调、山歌”等,并已发展成采茶戏、花鼓戏等“花腔小戏”(王兆乾:《黄梅戏音乐》).经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它们主要分属于采茶戏、花鼓戏、莲花落等系统,各自来源不同.

著录项

  • 来源
    《黄梅戏艺术》 |2016年第4期|16-17|共2页
  • 作者

    王平;

  • 作者单位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