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黄梅戏艺术》 >论打击乐在黄梅戏中的作用

论打击乐在黄梅戏中的作用

         

摘要

黄梅戏来自民间,曲调丰富,唱腔优美淳厚,生活气息浓郁,具有鲜明特色.黄梅戏的打击乐也同样具有节奏鲜明的特点,音响和音色的变化,充满了地方风味,并因其与唱腔、表演和舞蹈的配合默契而成为黄梅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梅戏打击乐是随着戏剧形式发展而发展的.旧时草台班“三打七唱”的演奏方式是由三人演奏打击乐并参加帮腔.乐器分工是:堂鼓一人兼奏竹根和钹,坐草台正中;小锣一人,坐上场门外内侧;大锣(又名“筛金”)一人,站在上场门外外侧.到20世纪30年代,伴奏除打击乐外,又尝试用京胡托腔,后来还有人用二胡伴奏,这种演奏方式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由高胡作为主奏乐器的形式才被逐渐固定下来.如此同时打击乐也随之吸收各剧种之长,加上黄梅戏自身锣鼓,形成一套较完整的黄梅戏打击乐体系.从此,健康、朴实、乡土味很浓的“锣鼓点”及演奏形式如鱼得水,使黄梅戏打击乐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著录项

  • 来源
    《黄梅戏艺术》 |2016年第4期|61-61|共1页
  • 作者

    何春旺;

  • 作者单位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