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2009年秋季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空间特征(英文)

2009年秋季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空间特征(英文)

         

摘要

【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资源现状,并为该江段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防法1根据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量分布以及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应用聚类分析法研究长江安徽一江苏段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2009年秋季,长江安徽-江苏段共检出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5门27种;其中,硅藻种数最多,1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9.3%;其次是绿藻,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22.2%;之后分别是蓝藻、隐藻、裸藻,分别为2、2、1种,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7.4%、7.4%、3.7%;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巴豆叶脆杆藻(Fragilariacrotonensis)、意大利直链藻(Melosiraitlica)、隐头舟形藻(Naviculacryptocephala)、小环藻(Cyclotella)以及尖尾兰隐藻(Chroomonasacuta);长江安徽-江苏段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5.68×10^4-7.08×10^4cells/L,平均为6.01×10^4cells/L,生物量变化在30.43~34.73μg/L,平均为32.46μg/L。[结论1与以往的研究相比,长江江苏段浮游植物种类数减少,数量和生物量上升,说明长江江苏段的水质恶化,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仍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种,显示出长江江苏段水质的恶化程度尚不严重。浮游植物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长江安徽一江苏段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大致聚为2类,南京、芜湖、江阴3站聚为一类,铜陵、安庆站聚为一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